-
#南宁的经济强大靠什么#别再只知南宁绿城!撑起经济的3大“硬核引擎”,藏着城市崛起密码
提到南宁,很多人先想到“半城绿树半城楼”的惬意,却忽略了这座面向东盟的大都市,经济早已悄悄攒足了底气。2025年1-8月,南宁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暴涨78.6%,人工智能企业占全区半壁江山,1-7月新签项目投资超414亿元——这些亮眼数据背后,藏着支撑南宁经济走强的3大“硬核引擎”。
1. 区位王牌:“南宁渠道”打通东盟财富动脉
南宁的底气,首先来自老天爷赏饭吃的区位优势。作为中国距离东盟最近的省会城市,自2004年中国—东盟博览会落户起,这里就成了连接中国与东盟的“超级接口”,“南宁渠道”的价值逐年凸显。
这种优势可不是空谈。依托东博会平台,南宁成了企业“走进东盟”的首选跳板:深圳国人科技从这里把5G基站射频器件卖到12个国家和地区,人民出行借助南宁基地推动智能出行设备“出海”东盟,形成“北上广研发+南宁集成+东盟应用”的独特路径 。对企业来说,扎根南宁就等于握住了东盟十国的庞大市场,这也是2025年上半年超400亿新签项目愿意落地的核心原因。
更关键的是,南宁把区位优势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开放动能。从常态化组织长三角、京津冀驻点招商,到联合东盟企业建创新平台,“南宁渠道”早已从展会平台升级为全方位开放的“经济走廊”,让城市在区域合作中牢牢占据C位。
2. 产业升级:“新质生产力”撑起增长脊梁
过去说起南宁产业,有人觉得“没亮点”,如今这里早已建起硬核产业骨架——传统产业稳根基,新兴产业挑大梁,尤其是新质生产力的爆发式增长,成了经济最强劲的引擎。
人工智能产业堪称“头号黑马”。依托中国—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(南A中心),南宁已聚集1552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,占全区57.3%,形成了算力、芯片、应用场景全覆盖的产业链生态。企业来了有支持:人民出行拿到超千万元奖补资金,政府还帮忙落实租金优惠、对接产业链资源;项目落了有场景:“人工智能+交通”等示范场景加速落地,让技术能快速转化为生产力 。
制造业的“含金量”也在飙升。1-7月制造业项目投资完成额达151.42亿元,占落地项目投资的七成多。像南宁国人科技产业园这样的龙头项目,不仅自己建成绿色智能工厂,还能吸引上下游企业扎堆,慢慢撑起通信射频产业的“产业森林” 。1-8月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7.8%的数据,正是产业升级最直接的证明。
3. 环境引力:“软服务”变成“硬支撑”
企业愿不愿来、留不留得住,靠的不仅是政策和区位,更要看营商环境的“温度”。南宁的秘诀,就是把“软服务”做成了吸引企业的“硬支撑”,让招商引资从“引项目”变成“留产业”。
这套服务体系有多贴心?企业落地前,招商人员主动上门调研,结合生产需求量身定制选址、政策方案;审批环节,“政府特派员”全程协调,让企业少跑腿;投产后,定期回访解决难题,真正做到“扶上马、送一程” 。深圳国人科技从选址到投产的顺畅体验,就是无数企业的缩影。
对新兴产业,南宁更是精准“滴灌”。想发展文化产业?有中国—东盟动漫游戏产业园这样的平台,规划10大板块帮企业“出海”;想布局智能制造?有产业园区提供配套,政策红利及时兑现。这种“企业需要什么,政府就补什么”的精准服务,让南宁成了越来越多企业的“投资热土”。
从“南宁渠道”的开放优势,到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动能,再到营商环境的服务引力,这三大引擎共同撑起了南宁经济的“硬实力”。如今的南宁,早已不是只靠“绿城”标签的宜居之城,更是手握开放密钥、产业底气十足的崛起之城。
你感受到南宁这些年的产业变化了吗?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观察!举报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