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丽的神话2235
![]()
解放后,南宁被定为广西省会,广西省主席张云逸向主席抱怨,说:“去北京和广州开会,得绕道柳州,沿途匪患不断,还要军队护送,很不方便,不如将省会搬到柳州。”主席笑着拒绝了他:“广西的土匪确实厉害,但我有办法。”
张云逸一听,心里犯嘀咕:这土匪盘踞大山几十年,国民党都没清干净,能有啥办法?主席看出他的心思,递过一杯热茶:“云逸啊,你是广西人,该知道土匪为啥能站稳脚——要么是被逼上山的穷苦人,要么是跟地主恶霸勾结的顽匪。对付他们,不能光靠枪杆子,得‘两条腿走路’。”
没过几天,中央军委就来了电报:调两个主力师入桂,由张云逸统一指挥剿匪。主席还特意在电报里加了句:“先办‘剿匪训练班’,让战士们学几句壮语瑶话,别把山民当土匪打。”张云逸这才明白,主席的“办法”不是硬打硬冲。
训练班办在南宁城郊的邕江边,战士们跟着当地老乡学方言,听老猎户讲山里的路。有个叫韦阿公的壮族老人,儿子被土匪抓去当挑夫,他主动带着战士抄近路,摸到土匪窝“鹰嘴崖”。那天半夜,部队里应外合,没放几枪就端了窝点,韦阿公的儿子还趁机带着十几个被抓的村民跑了出来。
这事一传开,山里的百姓都动了心。过去土匪常抢粮食,还说“解放军来了也待不久”,现在见解放军不光不拿群众一针一线,还帮着找亲人,纷纷送来情报:“黑石洞有土匪粮仓”“白毛峰藏着机枪队”。不到半年,大股土匪基本被清了,小股的要么投降,要么躲进深山,再也不敢出来拦路。
匪患刚平,主席又让交通部派人来南宁。领头的工程师拿着地图对张云逸说:“主席说了,柳州铁路要接,但南宁不能等。咱们先修条‘桂南公路’,从南宁直插钦州湾,以后去广州走海路,比绕柳州快三天!”张云逸蹲在地图前一看,这条路沿着邕江修,路过好几个壮族聚居的村寨,既能运货,又能让沿途百姓有活干。
开工那天,各村寨的男女老少都来帮忙。壮族姑娘用竹筒背水给工人喝,瑶族大叔带着斧头去砍路边的荆棘。有个路段要过一座险桥,老石匠韦老爹带着儿子连续干了两夜,把自家准备盖房的石料都搬来了。张云逸去工地看望,韦老爹拉着他的手说:“张主席,路修通了,我们的八角、桂皮就能运出去换盐巴,南宁当省会,我们认!”
转年开春,桂南公路通车,第一辆卡车从南宁开到钦州港,装着广西的土特产往广州运。张云逸坐着敞篷车跟车走了一趟,沿途百姓在路边摆着红糖粥、烤红薯,笑着喊:“解放军修路,咱日子甜喽!”他看着车窗外掠过的香蕉林、甘蔗地,突然明白主席为啥不让迁省会——柳州有铁路是方便,但南宁守着这一片山水和百姓,才是广西的根。
后来有人问起当初迁都的事,张云逸总笑着摆手:“主席看得远啊!土匪能打跑,路能修通,但人心搬不走。南宁在这儿,壮族、汉族、瑶族的兄弟才能攥成拳头,这比啥都重要。”那年秋天,他去北京开会,坐的是新开通的桂南公路班车,一路畅通无阻,到广州转火车,两天就到了北京。进了中南海,主席见他风尘仆仆,打趣道:“这下不用军队护送了吧?”张云逸立正敬礼:“报告主席,广西的路通了,人心更通了!”